教養

教養好奇怪?父母放棄愈多,就得到愈多。試圖掌控一切的父母,最後一定會失去他們一開始所想要掌控的,而且激起小孩爭回掌控權的抗爭。
使用思考性語言
事情就會簡單得多,她只要在兒子的耳邊低聲說:「再二十分鐘就要開飯了,我們希望你一起來吃,因為我們喜歡和你一起吃飯。希望你可以來,如果你做不到,就等早餐再來和我們一起享用。」
控制是件奇怪的事,父母放棄愈多,就得到愈多。試圖掌控一切的父母,最後一定會失去他們一開始所想要掌控的,而且激起小孩爭回掌控權的抗爭。
在掌控權的戰爭中,父母實際所需掌握的權力要比必須掌握的少,而且一定要讓孩子參與。父母必須將自己不需要的掌控權還給孩子,以維持自己的掌控權,當父母這麼做,其實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掌控孩子。
擁有太多權力的孩子會迫使父母拉緊他們周遭的界限,但這卻讓孩子生氣。其實大人也一樣,當生活某些層面的掌控權被縮減時也會感到憤怒,因為原本感到適意的東西被剝奪了。
到底要給孩子多少掌控權呢?心理學家西維亞.萊姆( Sylvia B. Rimm)博士說,所有年紀的人都會將自己現有與過去曾擁有的掌控權做比較,而不是和自己應該擁有的掌控權做比較。當掌控權與時俱增,人們就會滿意;當掌控權被削減時,人們就會憤怒。因此,一次釋放一點權力的父母所教養出來的孩子,會對自己所擁有的掌控權感到滿意,因為他的掌控權總是愈來愈多
孩子可以選擇巧克力或牛奶;十歲的孩子可以決定怎麼花他的零用錢;而十七歲的孩子幾乎可以決定生活中的每件事,孩子的掌控權不斷的擴大。

一開始就擁有太多權力的孩子長大後會過得很不快樂。孩子在幼年時品性不端,會迫使父母對他們採取限制,而在權利與特權被強制剝奪後,孩子會感到憤怒並起而反抗。這些不快樂的年輕人永遠嚷著:「生命不公平!你老是把我當成小孩。」

利用「選擇」來進行制勝的戰爭
孩子的生活仍有些面向是超出父母所能掌控的,若父母試圖在這些面向展現意志,那註定要失敗。舉例來說,任何懇求、勸誘、賄賂、威脅、古怪地擠眉弄眼,甚至以倒立來誘騙孩子跟親友說話的父母,最後都會知道,除非孩子自己想說話,否則他就是不肯開口。同樣的情節也發生在吃東西上,父母強行把孩子不想吃的東西灌進他口中,最後孩子還是會吐出來。
當克莉絲蒂坐在餐桌上,父母可能無法叫她吃東西,但可以控制要不要讓她坐在餐桌上。父母可能無法控制布魯斯何時做家事,但可以確保讓他在吃下一餐前做完。父母可能無法控制珊娜的嘴巴不說無禮的話,但可以確保父母在場時,她不會說這些話。父母不能要求孩子盲目服從自己的每個心願,因為在面對命令時,孩子會堅持己見及他們自己的價值,而這是一場父母必輸無疑的戰爭。
想在親子戰爭中制勝,唯有透過選擇而非命令。選擇會改變爭奪掌控權的情勢,它可以讓父母放棄不必要的掌控權而獲得所需的。透過選擇,孩子毋需面對必須起而反抗的命令,而父母也建立了所需要的掌控權。
一對父母說:「只要給三歲凱麗一個選擇,所有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,而且每次都奏效。當我將爭吵性語言改變成思考性語言,使凱麗有機會選擇時,她的性格會徹底改變。我們仍然設定了界限,因此得到想要的結果,並避免了爭吵。」
選擇能夠奏效的原因,是因為選擇建立了一種強迫孩子思考的情境。
選擇為孩子提供犯錯和從後果學習的機會。孩子每做錯一次選擇,隨之而來的就是懲罰,這些懲罰並非來自於父母,而是來自於他們周遭的世界,於是孩子不會對父母生氣,而是對自己生氣。最後,選擇讓孩子有機會了解,父母相信他們的思考能力,從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及親子的關係。
做出選擇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,可以讓年輕人為他們的成年世界做準備,為終身都必須做抉擇做準備。不過,稱職的父母應該在確定孩子必然會承擔後果的狀況下,才提供選擇。
快樂不能被控制了無論人, ,
愛要是夠濃, 就會不想傷害你
快樂,不能被某個人控制了,不能仰人鼻息,不能任人宰割!
快樂,不能被某個東西控制了,不能玩物喪志!
快樂,不能被某件事情控制了

快樂,不能被某個人控制了,不能仰人鼻息,不能任人宰割!
快樂,不能被某個東西控制了,不能玩物喪志!
快樂,不能被某件事情控制了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